“我是一名医生,在国家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就该挺身而出,我又支援过瑞安防疫隔离点,有相关工作经验,更应该为上海战胜疫情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昨日,来自市人民医院产科的女医生胡海蓉接受记者电话采访时说。据悉,前段时间,胡海蓉在上海进修时,因疫情原因无法正常学习。于是,她就地请缨,主动申请投身到上海疫情防控一线,深入各小区进行核酸采集筛查工作。
进修碰上疫情 挺身而出奋战“疫”线
2月14日,胡海蓉来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婴保健院开始为期三个月的进修学习。随后,上海爆发了严重的新冠疫情,当地采取了严密的防疫措施和交通管制,胡海蓉被所在进修的医院通知暂时居家待命。
“在家里听着电视里播报的新增感染者的数据,看着窗外社区工作者、保安、医务人员忙碌的身影,我内心愈发不安了。”胡海蓉说,作为一名医生,被封控在异地他乡,无用武之地,这让她很难受,总想着找机会为上海抗疫做一点事情。
4月20日清晨,胡海蓉无意中看到普陀区防控办发出的志愿者招募公告,要招募有医疗背景的志愿者参与核酸检测工作,她眼前一亮。“我第一时间扫了公告上的二维码报名,并主动说明了在浙江老家曾有过战疫经验,表达了一名医务‘老兵’的拳拳之心。”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胡海蓉说,她看到社区志愿者里有不少老人,她还年轻,更要义无反顾地冲在前线。
胡海蓉报名后,还分别给家人和市人民医院产科的负责人打了电话,他们都不约而同地支持她的决定。4月22日上午,胡海蓉来到普陀区金沙江路小学,这里的教室铺上了大通铺,作为志愿者休息的闭环点。4月23日上午,胡海蓉和其他志愿者一起来到普陀区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始核酸采样工作。
坚守防疫前线 发扬瑞安抗疫精神
到岗后,宜川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负责人开始给她们分配工作任务,教她们如何正确对各个区域的封控区、管控区、防范区、建筑工地等进行核酸采集筛查工作。“涉及范围广,普查任务重,但我们还是按时完成了工作任务。”胡海蓉说,她们每天早上7时到位,连续奋战12个小时,19时许回闭环点休息。
一天下午,胡海蓉和志愿者队友被安排前往中山北路的一家养老院做核酸采样工作。当时,该养老院里住着100多位老人,其中有68人的核酸检测呈阳性,10个工作人员中有4人核酸检测呈阳性。该养老院实行分楼层隔离,基本上是阳性工作人员照顾阳性老人。
胡海蓉和志愿者队友要对这里所有的人员进行核酸采样。据了解,这里有部分老人不配合采集,她们就像哄孩子一样,一边哄一边迅速完成采集工作;这里有很多老人没有健康码,她们就手动输入身份证号建档并完成采样。“为了配合老人,我们采样时必须弯腰、下蹲甚至半跪,一直忙到18时多。”胡海蓉说。
还有一次,胡海蓉接到一个任务:给封控区的核酸呈阳性的老人们做核酸检测。这些老人生活上无法自理,因为无法转运而滞留在家,还有一些是治疗后出舱再次转阳的人员。该小区非常老旧,楼里没有安装电梯,楼道间又黑又闷,胡海蓉穿着密闭的防护服和隔离衣,来回爬楼梯,不一会儿就大汗淋漓,全身上下衣服湿透。等找到并敲开阳性人员的家门时,隔离面屏上已是雾气朦胧,艰难地扫码、采样完毕后迅速消杀下楼,再换一件隔离衣到下一栋阳性人员居住的楼。胡海蓉说:“来来回回跑了好几栋楼,我感觉自己快要虚脱了,但还是咬咬牙,继续采样,最终圆满完成任务。”
“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我无怨无悔。”胡海蓉说,深入封控区,给阳性人员检测核酸,风险性较大,但她不会退缩。她表示,出门在外,她代表的是瑞安医务工作者的形象,她会积极做好个人防护,团结协作,发扬瑞安抗疫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