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时4年重现千年前技艺!他们复刻了唐代多彩夹缬作品 -凯发app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app首页 > 聚焦瑞安>正文
历时4年重现千年前技艺!他们复刻了唐代多彩夹缬作品
来源:瑞安文明办发布时间:2022-09-19 08:40:00编辑:编辑

  近日,一件栩栩如生的唐代鹿草木夹缬屏风在瑞安市平阳坑镇东源村的东梨民艺博物馆亮相。这是由该博物馆负责人马虢、徐夏怡夫妇和传统印染工艺大师申凯旋历时4年多,打造出来的“复原版”。这件鹿草木夹缬屏风的真品目前被收藏在日本奈良东大寺内的正仓院(用来保管寺内财宝的仓库)。

  多彩夹缬,盛行于我国唐代宫廷。据史载,唐明皇曾将夹缬作为国礼馈赠给各国遣唐使。至元、明,夹缬向单蓝色转化,此后,多彩夹缬几近失传。鹿草木夹缬屏风复刻品的问世,意味着已难寻踪影的多彩夹缬技艺,重现于世人。

  结缘非遗,情倾夹缬 

  9月的东源村,田里的棉花迎风摇曳,“今年天气好,下雨少,棉花要大丰收了。” 徐夏怡告诉记者。在东梨民艺博物馆,人们能看见传统染织绣工艺的整个过程,感受古人用智慧创造出的生活之美。

  2007年,当时还在温州大学任职的马虢受妻子徐夏怡的影响,对非遗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投身于非遗相关工作,并在2019年成为瑞安蓝夹缬技艺传承人。后来,徐夏怡也辞去温州博物馆讲师的工作,夫妻俩告别了繁华的都市生活,来到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木活字印刷技艺的所在地平阳坑镇东源村。

  他们创办的东梨民艺博物馆,坐落于东源村晚垟头,一抬头便是青山环绕,一出门便是稻田无边。他们承包了50亩土地,种棉花种水稻,还种植了近百种中草药和植物。复刻鹿草木夹缬屏风多彩夹缬所需要的染料,就取材于此。

  在这里,马虢夫妇一边潜心钻研多彩夹缬,一边开展多样的研学活动,向年轻人展示木活字、蓝夹缬等非遗技艺,进一步弘扬非遗文化。

  失败是成功之母 

  种植染材,仅仅是开始。复原唐代的多彩夹缬,最关键的工艺在于雕版与染色。作为擅长花版雕刻的蓝夹缬技艺传承人,马虢在这个过程中屡屡碰壁。“蓝夹缬是单色的,其雕板的水路设计和染色较为简单,然而彩色夹缬雕版就要复杂许多。”他说。

  一般而言,雕版所使用的木材是温州地区常见的红柴,但是复刻鹿草木夹缬屏风所需要的木材直径需超过30厘米,树龄往往要在50年以上,价格较为昂贵。一车车的红柴,一次次精心雕琢,一次次失败收场——在复原研究的过程中,马虢算不清所花费的金钱和精力,“现在后院还堆叠着复刻失败的雕版。”他说。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为了找回这项失落已久的技艺,马虢夫妇将每次的失败作品都收藏起来,总结其中的经验和教训。他们还查阅了大量的国内外彩色夹缬相关书籍,特邀山东传统印染工艺大师申凯旋一起参与复原工作。

  “除了长时间研究水路之外,在染色方面,我们使用了植物染料马兰、黄栌、西洋茜,采用低温染色跟高温染色两种方法反复实验,才做出现在的版本。”申凯旋说。功夫不负有心人,多彩夹缬终于被复原成功。

  中国技艺应由我们来复原 

  除了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鹿草木夹缬屏风外,法国吉美博物馆也珍藏着晚唐五代时期花卉纹夹缬经幡风,还有藏于大英博物馆和艾尔米塔什博物馆的团窠花树对鹿纹夹缬绢等。

  “多彩夹缬在唐代盛行,后来这项技艺渐渐失传了。前几年,我们发现其他国家有相关工作者在复原多彩夹缬,于是我们也开始争分夺秒地尝试找回这项技艺。毕竟这项技艺原本是属于中国,应当由我们中国人再次让它登上世界的舞台。”马虢说,接下来他们还会继续复刻这些经典彩色夹缬,并将作品展示在东梨民艺博物馆,让更多人了解多彩夹缬这项了不起的技艺。

  不久前,东梨民艺博物馆荣获浙江省第二批乡村博物馆的殊荣。相信随着优秀多彩夹缬作品的不断涌现,这个集传统染织绣实物收藏、展示和传统技艺研究于一体的空间,将向远方无限延伸,让更多的人看见传统印染工艺,看见多彩夹缬的魅力。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凯发app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