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活字印刷 -凯发app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app首页 > 魅力瑞安>正文
木活字印刷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15-09-15编辑:李洋洋

木活字印刷

  木活字印刷技术产生并流布于浙江瑞安市西南部的平阳坑镇及曹村镇一带。

  据当地《太原郡王氏宗谱》记载,王氏先祖原居于河南,五代末,王潮、王审知兄弟相继迁居福建,后有一支迁居福建安溪县。元初,隐居在福建省安溪县长泰里的王法懋开始编修宗谱,并以木活字印刷宗谱。从此王氏的“梓辑”(印刷编修)之艺问世。明正德(1506—1521)年间,王法懋的部分后裔由闽迁入浙江平阳浦尾、翔源一带。清乾隆元年(1736),王应忠率子孙由平阳翔源迁入瑞安东源。王法懋创始的“梓辑”之艺由此在东源村“落地生根”,并历代相承。开明的王家谱师把自己的木活字印刷编印宗谱的技艺传授给同村的亲友,甚至外县的求学者。就这样,吴、潘、张等姓居民也学会了“梓辑”之术。

  瑞安木活字印刷术,是我国已知唯一保留下来且仍在使用的木活字印刷技艺,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是活字印刷术源于我国的最好实物明证。瑞安市东源村木活字印刷术已传承了14代,至今有800多年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元初。据了解,瑞安目前有近百人仍专门从事活字印刷,但掌握书法、雕版、口诀等木刻活字印刷全套程序的传承人仅七八位。去年,瑞安市木活字印刷术以“中国活字印刷术”为名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非遗专家认为,瑞安木活字印刷术进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说明瑞安木活字印刷术在中国印刷史上、世界文明史上的重要地位;同时将进一步提升温州文化地位和在世界上的知名度。据悉,此前永昆、乐清细纹刻纸和泰顺木拱桥技已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和“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东源木活字印刷完整地再现了中国古代活字印刷的传统工艺,原汁原味,具有极高的历史人文价值,应认真加以保护。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凯发app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