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瑞安市文广新局深化公共文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以“提高公共图书服务供给质量,满足市民多元化阅读需求”为着力点,建设“总分馆、城市书房、图书流通站、农家书屋、汽车图书馆、掌上图书馆”六位一体的新型公共图书服务体系,倾力编织一张全方位、立体式的“城乡书网”,实现公共图书服务在空间和时间上的全覆盖,有力推进了公共文化服务城乡一体化。
一、创新模式,拓宽公共图书发展渠道。
依托机关事业单位、企业、社区、学校、商场等公共资源和设施,创新服务模式,拓宽公共图书发展渠道,提高公共图书均等化水平。一是创新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 商业中心的服务模式,充分利用学校、商场的场馆设施和管理人员优势,创建瑞安中学分馆和温州首个商业综合体分馆—港瑞新玉海分馆;二是发挥瑞安本土特色文化,打造“玉海缥缃”城市文化会客厅,目前已建设玉海楼、心兰书社2处城市书房并对外开放,恢复其原有的藏书、借书功能,让文保单位重新飘满书香;三是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公共图书网络建设,将个人投资建设的免费书吧升级为公共的图书流通站,向市民提供免费的阅览服务;四是充分盘活农家书屋的公共图书资源,将部分精品农家书屋纳入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由镇街分馆统一管理,实现通借通还,加速了图书资源的流通共享。
二、合理布局,实现公共图书服务全覆盖。
按照“布局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原则,加强公共图书馆设施网点建设,构建起高效、便捷、优质的的城乡一体化公共图书服务网络。目前,瑞安市图书馆公共图书年均外借量达120万册,连续六年居温州地区各县(市、区)首位。一是建立了11个镇街分馆,中心镇(街道)覆盖率达100%,实现通借通还“一卡通”;二是创建瑞安首家城市书房——瑞安市图书馆万松分馆,提供24小时不打烊的查询、借书、还书、办证等服务;三是设立了102个图书流通站点,259个农家书屋,服务遍布社区、农村、学校、企业、机关部门、部队及福利院等社会各个领域,方便基层群众利用图书资源;四是开通汽车图书馆流动服务,在社区、学校及企业设立5个流动服务点,为市民送去便利的图书借阅服务。
三、结合“互联网 ”,推进数字阅读纵深发展。
以数字化设备、微信平台、移动app为三大载体,打造随时、随地、随身的掌上图书馆,有效打通了公共图书服务的“最后一公里”,满足市民多元化、个性化的阅读需求。一是引进电子图书借阅机、电子读报机等数字化设备,开通电子图书借阅服务,提供1000多种图书免费下载,并有500多种全国各地主要报纸和近千种在线期刊实时更新,为读者提供方便、快捷的数字化阅读服务。二是开通图书馆微信服务,推出馆藏书目查询、图书续借、活动报名等功能,并且年推送服务信息和阅读推介380余篇,多次入选全国公共图书馆微信公共平台清博指数排行榜前30强,给广大市民带来了移动互联时代图书馆服务的新体验。三是开通“掌上图书馆”app,囊括电子图书100多万册,“公开课”视频3多万集,有声读物2000多集,rss订阅源1000多个,报纸期刊每天300种实时更新,并提供电子资源、文献资料传递等个性化服务,突破传统图书馆在时空上的限制,将图书馆服务送到更多市民身边,进一步促进全民数字阅读纵深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