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安:清明祭扫不“疫”样,云祭祀、代祭扫等方式成新风尚 -凯发app

您现在的位置:凯发app首页 > 我们的节日>正文
瑞安:清明祭扫不“疫”样,云祭祀、代祭扫等方式成新风尚
来源:瑞安文明网发布时间:2022-04-06 10:48:00编辑:编辑

  “属值清明节,荣华感和韶。”清明期间,瑞安天气晴好。春光和煦,花木繁茂,本是外出踏青、祭祀先人的好时机,但在疫情之下,今年瑞安市祭扫形式有了一些不同,云祭祀、代祭扫等方式成为新风尚。

  受新冠疫情影响,4月1日6时,瑞安市通告要求全市范围会议等各类集聚性活动一律取消,经营性公墓和公益性墓地暂停祭扫。瑞安市民政局第一时间按照上级部门防疫要求,要求全市各大公墓墓地关闭园区,同时,在全市范围内推广代祭扫、云祭祀、视频遥祭等创新化文明祭祀形式。

  代客祭扫,防控“疫”刻不停歇

  4月3日,在永泰陵园,不同于以往的人头攒动,该园大门紧闭,在“封园”告示牌前,工作人员耐心劝返为数不多前来祭扫的市民。同时,对于个别市民提着的祭祀品,在做好登记后,由陵园的工作人员代替家属把鲜花、水果等文明环保的祭祀品送到相应的墓碑前。

  “4月1日上午,我们就响应号召,推出代客祭扫的套餐服务。不管是身在国外还是国内的市民,都可以通过微信或电话预约,委托我们进行代客祭扫。另外,我们还有专门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市民也可以在平台上进行网上祭祀。”永泰陵园副总经理张海忠表示,这些创新化的祭扫形式有效减少了人员聚集,也大大减轻了园内管理与防疫工作的压力。

  据统计,永泰陵园目前已接收到80余笔代客祭扫预约订单,这些订单将由专业的礼仪人员代替家属逐一进行扫墓,用献鲜花、系黄丝带、三献礼等文明祭祀等方式祭奠逝者,并在仪式结束后以照片、视频的形式反馈家属。

  视频遥祭,时空距离不阻情

“视频遥祭”(陈瑞周 摄)

  连线直播的“视频遥祭”亦是瑞安市创新的祭扫方式之一。在永泰陵园,今年就有5位市民预约了 “视频遥祭”,用数字化的技术“身临其境”,弥补他们无法亲自前往现场祭扫的遗憾。

  远在意大利的华侨蔡林茹就是受益者之一。由于疫情的影响,蔡林茹已有4年无法回国为已逝的外公、外婆祭扫。她说,一开始得知有“视频遥祭”新方式的时候,欣喜非常,甚至“激动得睡不着觉”。

  今年是她第二次进行视频遥祭,尽管约定好的祭扫时间是意大利当地时间凌晨三时,蔡林茹却早早准备好一切,等待着手机另一端的祭扫活动开始。

  “蔡林茹女士,代客祭扫现在要开始了。”视频遥祭活动现场,一位工作人员举着手机,打开微信视频通话,在对话窗口的另一头,蔡林茹双手合十,紧盯屏幕。永泰陵园的礼仪人员身着礼服,代替家属仔细擦拭墓位,献上鲜花、水果、糕点,并敬茶、敬酒、敬糕点,随后摘帽鞠躬,整个过程庄重而周到。仪式一边进行,工作人员一边给视频对面目不转睛的蔡林茹进行讲解。

  即使存在着时空的距离,在手机屏幕前还是能感受到蔡林茹内心的激动。“今年视频遥祭的仪式感更强了,工作人员很专业,我很感动,感谢他们提供这项服务。”蔡林茹说。

  一方小小的屏幕传递了无尽的追念,对于多年无法回国的侨胞,每年的清明祭扫使他们牵肠挂肚,如今多元化的祭祀方式,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他们心头的惦念。

  既“清”又“明”,云上祭祀新风尚

  今年,考虑到市民们对于清明节祭祀传统的重视,以及开展绿色清明、推进移风易俗的需求,瑞安市持续推出创新化、多元化的祭扫方式,满足群众祭奠逝者、感恩先人的愿望。

  “我们倡导市民群众居家怀念、网络祭扫、鲜花祭扫,华侨、在外乡贤等就地开展网络云祭祀。”市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除了“视频遥祭”代祭扫服务,市民还可登录“瑞安市云祭祀”平台进行网络祭扫、云上祭祀。

  在“瑞安市云祭祀”微信公众号平台上,市民只需要动动手指头,建立先人“云纪念馆”,就可以和亲友一起在“云上”为逝者祈福、留言,寄托对先人的哀思。此外,部分公墓也有自己的“云祭祀”平台,家属们可以直接对号入座,让每一份思念都不缺席。

  “按照防疫要求,我市全面暂停了线下的祭祀活动,在全市每个公墓点,我们都安排了相关人员蹲点巡逻。”市民政局副局长蒋兆贵表示,在清明节期间,市民政局相关工作人员,将对全市44个公墓墓地单位进行巡查,重点督查文明祭祀和疫情防控方面的情况。

  据悉,仅清明假期第一个半日,“瑞安市云祭祀”平台已新建纪念馆96个,访问量达526人次。

  蒋兆贵表示,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时期,首要任务是有效减少人员聚集,阻断疫情传播。祭扫形式虽在变化创新,但追思之情不会因为距离而有所改变。做好自身防护,确保身体健康,才是对先人的最好告慰。

© 2015-2022 瑞安市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办公室主办 浙icp备第030140号
网络凯发app的技术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