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随着学生升学压力加大,“德智体美劳”中的劳动教育被不少学校和家长忽视。近日,教育部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今秋开学起,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对新方案的这一变化,师生和家长们是如何看待呢?
5月11日中午,在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的餐厅,数十名身穿黄色围裙、头戴黄色帽子的“工作人员”提前打好菜肴,等待学生放学用餐。记者发现,这些“工作人员”大都是学生。据相关调查,近些年来,在一些中小学生中出现不爱惜劳动成果、不尊重劳动和普通劳动者等现象。2019年开始,安阳实验小学开设“小鬼当家”劳动体验岗,让四、五、六年级的学生轮流值岗,为全校三千名师生打菜,组织学生参加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和良好的劳动品质。
“体验了打饭阿姨的辛苦,懂得了珍惜别人的劳动成果,这样也让我们在打饭体验中获得了许多乐趣,提高了自己的专注力,对自己上课有帮助。”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四年级学生金钇丞说。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碎莲告诉记者,劳动课开设下来,让孩子们去动手体验,学会了劳动技能。更重要的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还懂得了感恩,知道食堂阿姨的辛苦。
在衡量学生能力的“德智体美劳”五大指标中,学生的劳动技能、劳动素养不可或缺。然而近年来,随着学生升学压力加大,部分学校特别是不少家长,片面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忽视了劳动教育。
“我们在劳动实践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其实连最基本的工具都不会使用,比如说铲子、锄头他不会拿、不会挖,也没有力气,就感觉他挖的东西挖不出来,这个就是太缺乏动手实践。”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劳动教育技术专业老师盖叶彬说。
那么增加劳动课程,到底会不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对此,不少老师、家长表示,劳动只会让学生对学习更有乐趣。
家长戴咔怡表示:“不会影响他的学习,因为他肯定会更享受这门劳动课程,所以会更快地把作业各方面都完成。在劳动中享受,在学习中玩、玩中学习。”
“其实孩子在劳动过程中,他才能更好的让自己各方面能力得到锻炼,得到综合性的培养,所以我觉得劳动不会影响学习,相反它会促进学习。”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胡晓聪说。
新的劳动课程内容分为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版块,十个任务群。单独设置为课程后,该如何对学生的成绩进行考评?采访中,不少老师认为,劳动课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语文教师胡晓聪认为,劳动课程更侧重于过程性评价,比如说看孩子参与劳动的态度,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合作意识、创新意识,还有在劳动中表现出来的这种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这些都是劳动评价的一部分内容。要全面去评价孩子的劳动,而不仅仅是一张试卷来评价。
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一直高度重视学生的劳动教育,在学校内部有六亩土地被规划为学生的劳动基地,设置有大棚种植、米格菜园、昆虫馆等区域。通过手工、培养昆虫、种植蔬菜、学习烹饪等课程,让学生在亲身经历中体会劳动的美好,实实在在增长劳动技能。同时加强与家长沟通,改变家长唯成绩论的理念。
家长阮玲力表示,对孩子来说,能够养成一种自立的能力,劳动是习惯和品质,对他今后成长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让孩子们在劳动过程当中,培养一种劳动精神、一种劳动品质,培养孩子们一种探究精神。从长远来说,就是为国家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培养未来社会所需要的人。”瑞安市安阳实验小学副校长张碎莲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