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火啦,你喜欢的甜食要少吃点。”“比上次精神多了,平常康复运动还要坚持……”近日,鲍田卫生院医护人员及志愿者来到塘下镇凤祥残疾人之家,为该残疾人之家的工疗人员量体温、测血压、做体检,并举办知识讲座,开展趣味互动交流游戏,引导大家积极、乐观地生活。
这只是塘下各界关注残疾人、为残疾人日常生活提供服务、帮助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塘下镇将筑牢民生兜底保障防线作为民生实施项目来抓,严格落实各项残疾人优惠补助政策,着力改造提升困难残疾人家庭住所,装置无障碍设备,创建“残疾人之家”,开展各项助残服务活动,提高残疾人生活能力,丰富残疾人生活内容,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残疾人感受塘下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幸福感。
今年12月3日是第29个“国际残疾人日”。日前,记者走进塘下部分残疾人家庭及塘下“残疾人之家”,倾听残疾人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小幸福。
提升残疾人住所
装置无障碍设备
医护人员为残疾人免费体检
日前,当记者来到塘下镇前丰村老池家中时,他正在厨房做饭。谈起为他量身打造的无障碍厨房,他由衷地感谢政府为残疾人办的民生实事。
“以前做饭,熟了也不知道,都等很久才敢打开。”今年52岁的老池从小患有视疾,一个人生活,一日三餐都需要自己解决。
今年,塘下镇积极推进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工作。针对老池的实际情况,塘下镇联合市残联按照他的生活需求和本人情况,特意选定了一套无障碍厨具,配置了闪光音乐报警水壶、语音对话盲人电饭煲和电磁炉,安装了煤气泄漏报警器及闪光音乐门铃等,并给他送上了盲人收音机、触摸式语音手表、多动能震动闹钟和滚轮盲杖,方便其生活和出行。
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是省政府民生实事项目,是改善残疾人生活条件和环境的惠民实事,主要解决残疾人出行难、如厕难、洗澡难、护理难等一系列问题,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自该项工作推行以来,塘下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将其纳为该镇民生实事项目,制定详细计划,倒排时间表,狠抓落实,以保质保量推进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
家住塘下镇鲍四村的困难户戴某今年52岁,因受伤造成肢体残疾,行走不便,上厕所、洗澡都需要家人帮忙。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塘下镇残联对戴某家的卫生间进行改造,增加一条扶手,并在浴室内安装了带靠背的沐浴椅。“真的太感谢政府了,专门为我家改造了浴室,现在上厕所、洗澡方便多了。”戴某的家人告诉记者,戴某正处于训练康复阶段,残联部门还为其在家里安装了偏瘫综合训练器,不用上训练机构,平时在家里就可以直接锻炼。
无障碍改造,尽最大限度满足残疾人日常生活需求,让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生活上获得最大便利,享受到更多的安全感、幸福感和获得感。今年,塘下已完成5户困难残疾人无障碍家庭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困难残疾人的生活质量。
创建“残疾人之家”
提高残疾人生活质量
工疗工作
“平时可以看书看电视,还可以打打球,大家在一起很热闹,感觉很好。”12月2日,在塘下镇凤祥残疾人之家,工疗人员小钱一边做着玩具零件加工,一边笑着说。
塘下镇凤祥残疾人之家位于塘下镇鲍三村,是该镇首家由政府补助、民间组织建立的残疾人之家,建于2019年初,建筑面积250余平方米,内设康复训练室、技能培训室、工疗室、娱乐阅读室、男女休息室和工作室,目前共有15名工疗人员,主要从事简单的玩具零件加工。
“目前这里以收纳重度残疾者为主,除了日常康复训练和照料,我们还帮他们就业,为他们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改善生活的平台,改变以往靠单纯救济的生活方式。”该残疾人之家负责人林晓玲告诉记者,她自己也是一名肢体伤残人士,从事关爱残疾人和助残工作已有十来年时间,非常理解大家,也更能体会他们的生活压力。
讲座进残疾人之家
林晓玲介绍,在这里工作、生活一段时间后,大家精神状态好了,脸上的笑容多了,上班、参加活动也积极了。而且工疗人员非常团结友爱,每日晨间和午休后,他们会相互督促做康复运动,慢跑、骑车、练习行走,还会一起下棋、看书、玩游戏......遇到好天气,她会组织大家到对面的村文化礼堂听讲座、看书,到附近的公园做游戏;每逢佳节,大家还会一起包饺子、做菜或到外面举办活动、聚餐庆祝。
“让大家在娱乐中锻炼,在积极、快乐的氛围中生活,帮助他们更好地走出家庭,融入社会,是‘残疾人之家’创建的目的和宗旨。”塘下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接下来,该镇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提质扩面,以“残疾人之家”规范化建设和残疾人家庭无障碍设施改造为载体,提高全镇助残服务水平,提升残疾人生活质量,让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融入社会,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