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3日是王如如成为防疫志愿者的第23天。早上8时许,她骑着自行车前往安阳街道祥和社区,开启新一天的防疫工作。
穿上志愿者红马甲之后,平时内敛的王如如变得气场十足。核对完一天的数据之后,王如如开始准备口罩、消毒液、测温仪器等防疫物资,随即赶往居家隔离对象家中。
披甲上阵,红色马甲显担当
陈先生是王如如负责的管控对象之一。在陈先生和妻子居家健康观察期间,她每日上门为他们进行测温登记,告知医务人员上门核酸检测的时间,询问健康状况与物资需求情况。
此前,陈先生的手受伤了,到了换药时间。王如如替他们联系医院,安排专车进行闭环接送,安全、妥帖地解决了他们的燃眉之急。离开前,陈先生由衷地说:“谢谢你们的贴心照顾,感谢你们的付出!”
王如如对记者说,疫情管控对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必然产生或大或小的影响,不理解、不愿意的情绪亦会存在。
“我也理解他们,为了防疫,必须遵守相关要求,他们因此耽误工作,着急也是人之常情,只能尽量安抚他们。”对此,王如如毫无怨言,她所负责的管控对象有21位,每天都要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解决疑难。
“和对象初步建立联系,这部分工作最具挑战性。”王如如说,这种时候,负责管控的社区工作人员经常要直面各种或繁杂或负面的反馈情绪。“每当我们联系对象,询问行程和个人信息,能得到对方无条件的信任,还是感到非常欣慰。”她说。
将心比心,真心实意做管控
除了日常的对象管控工作,王如如每天要等待指令调派,参与不同的防疫工作。“安阳菜市场是附近最大的菜市场,人员流动大,这个点,人就开始多起来了,我想早些去帮忙。”她边走边说。
“像昨天,我们走了几趟文庄路,这条路上的商铺比较多,有100多家商户,我们挨家挨户走访、宣传,提醒大家使用‘场所码’、戴口罩,一趟下来要花一两个小时。”路上,王如如告诉记者。
“进来都要戴好口罩,扫场所码。”正值菜市场人流高峰,前来买菜的老年人很多。“阿姨,现在要扫‘场所码’了,和防疫码不一样的,它能显示你到了这个地方,我来教你扫一扫……”为了帮助老年人能够学会、适应扫描“场所码”,王如如有意识地提高音量,并耐心地逐个解释说明。
随后,王如如和其他志愿者一起在菜市场内巡逻,拿着喇叭提醒商户、市民佩戴好口罩。菜市场内人流拥挤,王如如不时放下喇叭,用方言一一提醒身边的老年人要做好防护。
“有时候会碰上不配合的市民,把口罩送他了,但他就握在手里,这样子会感觉有点委屈。”对此,王如如往往一笑而过。人流高峰过去,王如如结束了今天第二站的防疫工作。
步履不停,精密智控有温度
15时许,王如如又来到瑞祥单元04-16地块的施工现场,参与维护工地防疫秩序。据悉,此类工地在瑞安有27个,涉及工人两万多名。“工地也是我们防护的重点。”王如如边说边加快步伐,期间用手机回复着一条条工作信息。
据了解,目前该工地有200多位建筑工人,每天进行疫情防控排查、消杀工作。此时是非用餐时间,偶有工人进出未戴口罩,王如如看见,便随手递过一个口罩,提醒他们隔位就餐。
离开工地后,王如如继续前往下一站,巡查辖区内的密闭场所是否按照要求暂时关停,以及了解酒店的“场所码”推广情况。同行的还有祥和社区党支部书记兼主任王振良,他评价道:“如如是我们的优秀志愿者代表,非常积极、非常热心。”
晚上,轮到王如如值班。因为不能回家陪伴女儿,王如如显露出一丝愧疚。“早上女儿叫我不要出门,说想要永远跟妈妈在一起呢!”幸福的笑眼,浮现在王如如脸上。这个表情并不陌生,因为在这一整天的工作中,王如如一直是这样温暖,如春风一样和煦。
据悉,瑞安市目前有两万余位防疫志愿者,像王如如一样,他们身披红马甲,走在防疫的第一线。他们当中,有退休市民、有在职人员、有自由工作者……是什么让他们义无反顾地挺身而出、不计回报地牺牲奉献?
“我们就是想出一份力,不让疫情扩散,让大家都能尽早回归正常生活!”王如如给出了她的答案,“我只是众多瑞安防疫志愿者当中的一名,能够为瑞安的防疫事业做一份贡献,我身为一名党员义不容辞。”